观看记录
  • 我的观影记录
登录
黎巴嫩

影片改编自一个真实的故事,确切的说,是来自导演本人的生活经历。1982年的一天,黎巴嫩战场上来了四名年轻的坦克兵,他们独自驾驶着一辆坦克驶进了一个平民村庄。这四名年轻的士兵没有任何作战经验,甚至连驾驶坦克也是刚刚学会的。在这个村庄里,他们的任务是配合地面作战部队清除那些看上去是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恐怖分子。他们的指挥官是贾米利,在他的指挥下,这次行动的要点是快速、简单。然而当坦克进入村庄那一刻起,这次的任务就不那么简单了。他们和地面部队失去了联系,毫无作战经验的坦克兵们电影下载像是无头苍蝇一样乱跑乱撞。一次简单的军事任务也就变成了屠杀。一句话评论《黎巴嫩》也许是有史以来最好的反英雄主义的电影。--《好莱坞报道》人物缺少感情而对白设置过于重视功能性,难以让观众投入感情,最终导致《黎巴嫩》只能成为一部合格的室内电影试验品而非出色的商业片。 --《综艺》幕后制作不是战争片近几年,随着巴以局势的缓和,以色列国内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反应巴以战争的电影。从《和巴什尔跳华尔兹》在金球奖上拿下最佳外语片奖开始,反应巴以战争的以色列电影登上了大银幕。2009年,一部叫做《黎巴嫩》的影片来到了威尼斯,撼动了世界。虽然影片着力描写的是战争中的一段故事,但是导演本人却不是很赞成战争片的称呼。在这个只拍过一部电影的导演看来,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个人成长史。马斯·舒姆里克说:说实在的,《黎巴嫩》这个片名会给他人一种错误的印象。好像我的电影是全世界都能找到共性的,似乎发生在黎巴嫩的那场战争中的那件事情在全世界各地都会发生,其实并不是这样。因为我参与过这场战争,所以影片里的表达是我私人化的故事,和其他的战争或者是政治都没有关系。这是我个人的成长经历,我把我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写进剧本,拍成电影。这是我个人的成长史,和别的东西没有关系。我在黎巴嫩战场上呆了40天,本来我只是一个20来岁的小孩子,突然被带到一个极端的环境中。然后人类的本能就开始掌控理智。因为怕死,所以我们就呆在坦克里不出来。因为受到了刺激,所以我们就拼命朝外面开火。因为是在战场上,所以我当时想的就是如何活下来,如何从这种环境里逃出来。现在看来,战争是一种恶魔一样的东西,它能唤醒你心里的魔鬼。拍摄的难题虽然战争已经结束了,但是战争的梦魇却留在了马斯·舒姆里克的体内。他说:在战争接受的7、8年后我开始写作这个故事,但是每当我提笔的时候就能闻到一股人肉烧焦的味道。我不想被这种感觉折磨,于是就放弃而来。两年前,我觉得我一定要做点什么,因为我已经浪费了25年时间。我必须要把这个东西写出来,因为在战场上我已经失去了自己最宝贵的东西,我早就一无所有了。奇怪的是这次,当我拿起笔,那种人肉烧焦的味道就不再有了。影片的大部分镜头都发生在幽闭、狭窄的坦克内部,面向外界的唯一出口就是有一个十字准星的瞄准镜。在这么狭小的空间内拍摄战争的确是一项创举。当马斯·舒姆里克向自己的朋友阐述了3E看看自己的拍摄手法后,他的朋友无一例外地表示的反对,有的人认为在坦克里拍战争是不可能的;有的人认为用第一人称视角拍电影只是一种可笑的噱头;还有人说马斯·舒姆里克这么做只会让他失去观众。但是马斯·舒姆里克却坚持了自己的做法,而结果也令人满意。他说:作

展开全部
更新:

2022-04-02 10:36:39,最后更新于 2年前

备注:
已完结
评价:
文本 文本

选集播放
排序

选择播放源
海外独家资源1
1
切换深色外观
留言
回到顶部
首页
电影
连续剧
综艺
动漫
短剧场